清明假日(4月5日至7日), 天气晴好,百花初放,文化旅游活动精彩纷呈,民众出游热情高涨,拉开了春季旅游的序幕。全市20处景区点共接待游客10.9万人次,实现旅游消费收入1002.1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2.6 %和10.3%。
一是文旅市场供需两旺。各大景区点推出一系列特色鲜明、参与性强的主题活动和游览项目,有效激发了民众的出游热情。刘公岛景区共接待游客1.8万人次;华夏城部分景点正在提升改造,接待游客人数和门票收入有所减少;成山头景区接待游客人数同比增长4.1%;天沐温泉举办第三届风筝节,实现门票收入同比增长5.1%;那香海景区共接待游客3867人次;多福山推出风车、风铃、油纸伞以及美食艺术展活动,接待游客人数同比增长12.5%。4月5日-6日,文登回龙山举办了李龙文化山会暨祭祀龙母诞辰大典,除了祭祀祈福仪式和丰富多彩的演出外,还设立了李龙文化展区,吸引了来自各地的游客。
二是旅游新业态备受青睐。以家庭、亲子为主题的城市周边踏青游仍是广大游客市民假日重要出游之选,乡村旅游点推出踏青赏花、休闲康体等多条春季游览线路,吸引各地游客在山水间亲近自然,放松身心。全市纳入监测的20处重点乡村旅游区点共接待游客7.8万人次,收入682.3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5%和14.2%。其中,里口山共接待游客3.5万人次,;壹点绿菜业生态基地、泊于果蔬采摘园、昆嵛山樱桃谷共接待游客2.8万人次。山泰生态园推出了放纸鸢、挖野菜和摘草莓等活动,迎来大量游客。节日期间,全市16家四星级以上饭店实现收入428万元,同比增长4.3%,客房平均出租率为39.7%,同比增长2.1%。全市抽样统计48家A级旅行社共接待团队49个,同比与去年基本持平,接待人数1429人,同比增长1.2%。组织团队94个,组团人数4109人,同比分别增长2.2 %和2.4%。
三是惠民活动丰富多彩。节日期间,广泛发动全市公共服务单位、社区乡村、社会团体、人民群众等各级主体,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80场,参与群众近7万人次。市图书馆、博物馆、城市书房等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对市民群众开放,共接待读者、游客约1.2万余人,市图书馆、城市书房借还书总计2.1万余册,城市文化氛围愈加浓厚。市群众艺术馆举办公益培训课程27场,培训人数540人次,不断提升市民文化素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全市开展送戏下乡活动72场次,覆盖60个乡村社区,惠及群众近9000人。精心组织展演活动,举办“清明时节燕归来”捏面燕宣传文明祭祀、铭记历史·传承红色文化基因系列演出、革命烈士纪念塔扫墓等主题活动,寄托群众哀思,弘扬传统民俗。市博物馆举办拓印威海——威海古代石刻拓片捐赠展、毕克官水墨漫画精品展,市美术馆、画院举办向人民汇报——威海市美协国画艺委会写生作品展、山水之间——张建伟山水画展,参观人数总计2万余人次。威海大剧院举办2场《海的女儿•黎明的钟声》儿童剧演出。
四是假日市场保障有力。节前,积极落实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森林防火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A级景区在主入口、游客服务中心,游客密集场所张贴防火宣传标语,发放防火宣传资料,设置安全警示标识,广播防火规定和应急防火常识,提高游客火灾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市文化和旅游局联合市公安局、市场监管局、交通局等部门,开展旅游购物市场专项执法检查;发布清明小长假旅游安全温馨提示,对游客假日期间乘车安全、文明旅游、理性维权等进行提醒。节日期间,针对环翠区、临港区等网吧娱乐场所分组开展检查3次,对辖区电影院开展抽查,共检查商家46家,确保文化和旅游市场平稳有序运行;值班人员坚持24小时值班,落实工作责任,全天候处理旅游投诉和咨询;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共发布文化旅游信息50 余条,共吸引阅读量5.3万次,为游客和市民提供实时信息资讯,引导游客出行。节日期间,全市文化和旅游市场秩序井然,无旅游投诉,未出现旅游安全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