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欢迎访问,wlj.weihai.gov.cn
首页
>新闻动态>文旅动态

威海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发布时间:2024/08/26 10:49 信息来源:威海市文化和旅游局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访问次数:

8月23日上午9:00,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爱春,市文化和旅游局公共服务科科长于英娜,市群众艺术馆党支部书记、馆长,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荆国胜,市图书馆党支部书记、馆长宋亚平介绍威海公共文化服务提升行动有关情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纳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七个聚焦之一,为文化事业创新发展作出了重要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今年以来,全市文旅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为引领,主动作为,开拓创新,实施公共文化服务提升行动,努力为市民游客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均等、更可持续的公共文化服务,切实增强市民游客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 聚焦群众需求,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精准供给

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着力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坚持问需于民,在提供专业培训基础上,引导社会组织深入基层调研,通过“建立共性需求清单—明确本地具体需求—项目完善提升”的流程,为市民游客策划多元化、个性化、差异化的服务项目。今年采取与区市联动、第三方督导的形式,在全市实施了42个公共文化服务公益创投项目,并对“圣果·乐园”乡村振兴文旅融合等15个市级优秀项目进行定向指导和宣传推广。例如,荣成市“银杏树下·七夕恋歌”传统婚俗文旅融合发展项目,通过开展集体婚礼、非遗市集、民俗体验等活动,既满足了当地村民保护千年古树、传承婚俗文化的精神诉求,也为市民游客带来独特难忘的文旅体验。截至目前,全市已实施300余个文化公益创投项目,培育基层文化志愿团队500余支、基层文艺骨干1万余名,受益群众达30万余人次,促进了文旅服务“菜单式”“订单化”发展,实现文旅服务供需有效对接。坚持服务于民,推出“威图到家”网上借书服务,凡是“威海市图书馆”的注册读者,只需登录“威海市图书馆网站”进行网上预借,图书即可送到指定的城市书房,只需“溜弯儿”的工夫便可把心仪的图书带回家。

二、聚焦提档升级,打造主客共享的文化服务新空间

 以公共文化空间为载体,创新文化空间服务形式,推动文化服务向“全民、全域、全时、全龄”拓展。一方面,实施公共文化场馆服务提升行动。为更好满足市民游客的文化需求,全市公共文化场馆延时开放至晚7时,进一步丰富市民游客的文化“夜生活”。市群众艺术馆围绕全民艺术普及,推出两大品牌四季公益培训活动。针对成年人,举办摄影、曲艺等门类的“群星大讲堂”公益培训,年均培训8万余人次;针对未成年人,举办舞蹈、非遗体验等门类的“蓓蕾成长计划”艺术普及活动,年均培训1200余人次。此外,馆内还设有非遗展馆,展出非遗名录项目20余个,今年已接待市民游客超万人。文化场馆服务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拓展,优质文化活动直达群众“家门口”。市图书馆作为全民阅读主阵地,坚持主责主业,联系24家阅读组织成立“爱阅”读书联盟,策划“阅读+行走”特色主题路线,开展各类阅读推广活动300余场,让优质阅读资源惠及更多市民游客;创新服务形式,打造符合年轻人自我提升需求的夜校品牌“深夜‘识’堂”,开展锔瓷工艺、布艺制作等课程90余场,举办尼山书院传统文化讲座180余场,为市民游客搭建了技能学习的新平台,惠及1.2万余人次;提高服务效率,全市5处公共图书馆和46处城市书房推出“码上办”服务,通过“扫码”快速精准解决群众诉求。另一方面,实施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提升行动。我市通过微改造、微更新等形式,打造了无观书店、天和美术馆等30处小而美、有特色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与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形成优势互补,营造市民游客触手可及、出门能见的公共文化空间新场景。今年采取“政府主导、专业支持、多元参与”的培育模式,新打造10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使其成为城市美育、亲子教育、艺术展览、文化传承的新场所,进一步拓展了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增强实效性。

三、聚焦普惠均衡,持续推进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

以镇街综合文化站为抓手,优化基层文化资源配置,健全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发展。不断夯实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阵地,持续推动镇街综合文化站创新发展,在全省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工作中,我市72个文化站均达到一级以上等级,其中“特级站”33个,占比45.8%,位居全省前列,进一步提升了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服务水平。不断丰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以“大地欢歌”乡村文化建设年为主题,聚焦基层群众需求与资源禀赋,组织开展四季“村晚”、送戏下乡、非遗培训展览、广场舞展演、群众合唱等活动,让基层百姓更直观、更方便地参与文化活动。不断打造乡村文化活动品牌,乳山焉家村、荣成那香海分别入选全国“村晚”春季、夏季示范点,活动在国家公共文化云等平台同步直播,累计点击量超150万次,并以此为引领,推动“村晚”活动常态化开展。乳山焉家“村晚”登上央视《东方时空》,进一步扩大了我市文化品牌影响力。

★今年的公共文化服务公益创投项目和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有哪些新特点?

为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市文化和旅游局坚持“送文化”与“种文化”“育文化”相结合,每年实施40个以上的公共文化服务公益创投项目,打造10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以“点单式”的文化服务精准满足群众诉求,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今年的创投项目和新空间主要突出以下三个新特点:

更加突出文旅融合。不断探索公益创投的新模式,以文化丰富旅游内涵,提升旅游的品质和特色。比如:“传承鲁绣文化、促进乡村文旅产业发展”项目,由文登鲁绣非遗传承人带领村民一同调研采风,挖掘鲁绣传统技艺,将乡村历史文化和美丽景观绣进鲁绣作品中,用作品装饰美化村庄,在文化服务中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再比如,街舞IN威海、“漫游环翠 ‘音’你而来”等项目,将舞蹈、音乐等文化元素融入景区和网红打卡点,同时叠加美食、娱乐、体验等功能,带给市民游客“艺术范儿”的新体验。

更加突出多元服务。注重打造能够嵌入生活场景,提供综合性公益服务和更加灵活多样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将创投项目与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紧密结合,积极探索国潮体验、数字阅读、亲子教育等新型公共文化服务形式。比如,“妙笔生画、印象威海”公益美育项目,以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天和美术馆为阵地,以“艺术+旅游+文创”的形式,围绕威海地标建筑开展绘画体验活动,体验者可以将作品转化成文创产品进行展示展销,实现美育教育、艺术展览和文创制作的融合贯通,让市民游客享受独属于威海的文旅新体验。

更加突出文化传承。文化传承是创投项目的灵魂,把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隐藏在民间的文化遗产转变为可互动、可体验的形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比如,“葫芦彩绘·福泽威海”非遗助力文旅融合项目,创新运用大天鹅、浪漫冬雪、开海仪式等威海特色元素使宫家彩绘葫芦制作技艺“见人见物见生活”,让非遗技艺“活”出新滋味;“红色乡村文旅+新时代非遗研学”项目,通过开展锡镶、衍纸等非遗手工制作、胶东民俗体验活动,打造新农人IP等方式,探索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化传承,带动相关产业链条的新发展。

★ 威海市群众艺术馆在公益培训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

威海市群众艺术馆公益培训活动一直秉持“普及艺术教育·提高国民素质”的教学宗旨,致力于以丰富群众基层文化生活、提高市民精神文化需求为落脚点,打造高质量、高标准的文化活动课程,引导市民积极参与各类文化活动,提升居民幸福感。现有“群星大讲堂”“蓓蕾成长计划”两大公益培训品牌。

 针对成年人,举办“群星大讲堂”公益艺术培训活动,分春、秋两季。春季班于每年2月份开课,秋季班于每年9月份开课。课程涵盖音乐、舞蹈、戏曲(曲艺)、合唱、美术、书法、摄影、文学等门类。此外,还专门针对特殊群体开设有非洲鼓等定向培训班,以满足不同群体需求。每季培训结束,在我馆海洋剧场为学员举办结业汇报演出,展示学习成果、搭建交流平台。“群星大讲堂”活动开展以来,深受广大市民的认可,每期培训班人员爆满,2019年搬新馆后年培训人次逾8万。

针对未成年人,举办“蓓蕾成长计划”未成年人艺术普及美育活动,培训主要集中于寒暑假,涵盖音乐、舞蹈、美术、书法、非遗及创意类等课程。既有古琴古诗词吟诵、软笔书法、京剧身段等传统文化内容,也有流行舞、吉他弹唱、魔方等现代时尚元素。每季课程分2期进行,每季约600名未成年报名参与学习,目前已开办了九季。每季课程结束,同样在海洋剧场为孩子们举办高水平结业汇报演出。“蓓蕾成长计划”自开办以来受到全市众多未成年人的喜爱以及家长的肯定,同时也已成为孩子们寒暑假公益学才艺的重要平台。

目前,市群众艺术馆公益培训活动已经形成了馆内业务老师和文化志愿者相结合的教师团队,参与我馆公益培训活动的登记注册的文化志愿者已达136人。“群星大讲堂”公益培训项目被市政府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威海市优秀志愿者服务项目。

今年的“群星大讲堂”2024秋季艺术培训共开设77门公益课程,通过线上报名,已招收2223人参与公益学习。培训活动将于9月1日正式开课,活动持续到2025年1月。

★图书馆作为全民阅读主阵地,今年以来开展了哪些工作?

今年以来,市图书馆以打造服务型、开放型、创新型全国一流图书馆为目标,以读者需求为导向,大力开展系列文化惠民活动,不断擦亮“书香威海 全民阅读”的城市文化品牌。

以服务提效能,实行“阶梯式”延时开放。除24小时自助图书馆外,全馆开放时间延长至晚上7点,三楼夜间自习室延长开放至晚上10点。延时开放以来,平均每天晚上到馆读者达500人次,为上班族和来威游客提供了环境优美的“夜读空间”,提升城市文化氛围,暑期更是成为家长首选的儿童“托管基地”。在此助推下,市图书馆上半年接待读者超51万人次,创历年新高。

以品牌挖内涵,创新推出多个高质量活动。打造首个市民夜校品牌“深夜‘识’堂”,开设朗诵、短视频制作、茶艺等公益课程90期,培训4000余人次。符合年轻人需求的公益课程扩大了文化惠民范畴,满足了公众自我提升需求,丰富了夜间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近期还与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合作,将夜校开到了群众家门口。主动服务学校和社会阅读组织,“七彩书香进校园”活动为部分中小学校送去110多场阅读推广活动,流动图书车、共享书柜进入23所中小学校和大专院校,为师生提供便捷灵活的借阅服务,激发青少年阅读兴趣。与24家阅读组织共同发起成立“爱阅”读书联盟,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分享会、读书沙龙等活动200余场。参与国家“春雨工程”,与新疆共同开展“海疆童游”图书漂流活动,以书为媒培养青少年民族共同体意识。

以效率塑形象,不断提升服务品质。开通诉求“码上办”,读者手机扫描“码上办”二维码后即可提交诉求,工作人员会即刻响应做到“有求必答”,处理满意率达95%,显著提升场馆使用体验感和群众满意度。此外,威海市图书馆还通过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在内部管理、业务流程、读者服务、辅助服务等各方面都严格按照标准化流程进行,以群众需求为根本,梳理、改进服务机制,规范服务标准,提升服务质量,形成健康、规范、运行有效的良好氛围。